首页 > 娱乐资讯 > 古代大臣“挡脸”神器,竟是朝堂上必备小抄!

古代大臣“挡脸”神器,竟是朝堂上必备小抄!

发布时间 : 2016-12-23 10:39:50

 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,很不解,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?

  打嘴板?说错话了就自扇嘴巴?or 牌位?!!!

唐朝大臣手持笏板上朝

  后来才知道,原来这玩意儿曰笏,又称手板、玉板或朝板。乃是大臣们上殿面君时必备随堂办公用品,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儿小抄。

  《释名》 :“笏,忽也,备忽忘也。”

  《礼记·玉藻》 :“凡有指画于君前,用笏;造受命于君前,则书于笏。”

  也就是说笏板其实就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,用来记录君命或旨意,也可以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,以备忘提示。

  据说,大臣双手持笏板上朝面见天子之时,眼睛要看着笏板挡住自己的脸,以此来彰显龙威,表示对天子的敬意。

  私以为也可能是某些臣子长相不过关怕辣了圣驾的眼睛......

  此外,笏板流传到道教中,就变成了礼器、法器、记录器,在笏板刻上咒语符号用来做法,比如北斗星符号或者其他符箓。

道教笏板“太上符命驱使星君”

明代象笏

  笏板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,据推测在商朝时就可能开始投入使用。 随着纸张的发明普及,笏板的材质也由竹木上升到玉、象牙,价值也一路飙升。那么你是不是以为所有的大臣都能使用玉笏象笏呢?

  孩子,别天真了,你觉得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这可能么!

  其实在唐代武德四年后,使用的笏便有了等级之分,只有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,六品以下只能用竹笏。另外对形状也有规定,三品以上的笏,前拙后直。

  五品以上,前拙后屈,后又改为上圆下方。

  到明代时,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象笏,五品以下就没有资格用了。

  所以笏板便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,《红楼梦》中‘好了歌’道,“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。”想象一下“笏满床”,耶~乖乖,这一家人得有多少大官呀!

  又有《项脊轩志》归有光家祖母拿象笏勉励孙儿发奋读书,“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,他日汝当用之。”

  SO,想用笏?请十年寒窗苦读去吧!想用象笏?那就在官路上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吧!

  原本代表权力地位光宗耀祖的笏板,却在清朝出现了个大逆转。满族人是个顶个的真汉子,握剑策马又扬鞭,多出来的笏板难道要用嘴叼着?

  所以从清朝开始,笏板便被废弃不用,自此辉煌了无数个王朝的笏板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也就成为了......古董(貌似身价更高了~)

  由此可见,过时了的不一定鱼目,也有可能是珍宝。那么,为了成为下一个珍宝,让我们堕落地奋进吧。

关闭